咨詢客服
立即升級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分享清新綠色模板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

那么怎樣在幼兒時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呢?接下來為家長朋友們介紹一些幼兒常見的心理健康小知識,共同陪伴幼兒快樂成長!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01. 動機

小朋友在活動中不斷產生需要和滿足需要,但偶爾也有受挫的時候。所以,孩子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處理機動沖突的簡單技巧,以協調機動需要與現實的反差,保持平衡的心態。

保持平衡心態
02. 自我意識

小朋友的自我意識雖不成熟、不穩定,但對其人格發展和行為適應影響很大。

孩子通常是通過成人的評價和態度,通過與同伴的比較,通過在游戲與交往中的成敗來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行為與情緒。

自我意識不強的幼兒,對挫折、沖突缺乏預測性和處理技巧,往往造成任性執拗、攻擊性行為、退縮行為等情緒和行為障礙。所以,應該加強自我意識的培養,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03. 情緒

焦慮、恐懼的情緒對小朋友心理健康起消極作用。焦慮使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敗,常處于緊張與不安之中。

恐懼會使孩子產生劇烈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過度的焦慮嚴重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01
不要過分關心孩子

過分關心孩子,容易使孩子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02
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03
不要勉強孩子做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養起來的,不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

04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或打罵

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05
不要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06
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家長對待孩子時,如果自己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喜怒無常,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01. 日常生活教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教育和行為指導而實施,也可以結合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不同方面的教育活動影響兒童,還可以通過家園合作實施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
02. 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指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精心設計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03. 心理行為和教育指導

心理咨詢師通過有效的談話方式,提供需要的知識,增進幼兒的自我認識,并充分發揮其潛能,協助他們自己去克服困難,追求自我實現,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04. 家園同步教育

家庭是兒童生活初級社會化的場所。教育的一致性要求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協調同步,才能得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家園同步是實施幼兒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教育的重要途徑。


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父母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從“心”出發,守護心靈。讓我們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顆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種子,用心呵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END


排版 | 135編輯器
圖片 | 135攝影圖(ID:46193)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文字 | 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


價格: 會員免費
模板編號: 106615
投訴

手機掃碼預覽

立即購買
2020精品自拍视频曝光_久久最新地址免费_紧身裙教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_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