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改委表示,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必須要采取有力舉措大力發展新能源。
由于新能源發電出力不穩定等技術特點,電力系統消納和運行成本將明顯上升。要同時實現電力低碳轉型、安全可靠、經濟可承受等多重目標,必須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在體制機制和市場建設上做出探索創新。
業內人士表示,新型電力系統是中央對于電力行業發展作出的系統闡述,明確了電力系統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方向。建議關注加強電網建設、提升調節能力、電網智能化、漲電價、電能替代五條主線。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復函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推動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
未來,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指導下,將由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組織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具體開展,編制綠色電力交易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技術平臺功能,組織開展市場主體注冊及綠色電力交易。
試點初期擬選取綠色電力消費意愿較強的地區,待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啟動后,其他有意愿地區后續也給予積極支持。試點過程中,相關部門將加強指導,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為開展綠色電力交易營造良好環境。
2010-2020年,全球光伏、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度電成本降幅分別為85%、56%、48%,降幅明顯。其中光伏和陸上風電開始全面進入平價狀態,為新能源加速替代傳統能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雙碳”戰略目標下,終端能源電氣化水平將顯著提升,根據南方電網《數字電網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白皮書》,到2060年國內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電氣化水平將分別從目前的30%、30%、5%提升至50%、75%、50%。
隨著終端能源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用電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疊加分布式能源及儲能建設需求,配網亟需升級改造,配網環節投資預計持續強化,主設備及監控系統迭代有望加速。
長遠來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終端用能電氣化+電力系統脫碳”是主線,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需要大幅提升。
在此過程中,信達證券預計存在4個關鍵時點:
信達證券表示,未來“終端用能電氣化+電力系統脫碳”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因此電力系統轉型升級是關乎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決定性因素。
新型電力系統是中央對于電力行業發展作出的系統闡述,明確了電力系統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方向。
建議關注加強電網建設、提升調節能力、電網智能化、漲電價、電能替代五條主線。
預計“十四五”電網投資較“十三五”持平,有望進一步提高。其中近兩年電網投資水平或將保持穩定,2023年新一輪輸配電價監管周期開始后有望抬升。
配電網建設日益成為投資重點,國家電網提出“十四五”配電網建設投資占電網建設總投資超過60%。
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是實現新能源大規模接入與消納的必要條件。
發電側和用電側不確定性增強,電力電子設備增多導致電力系統基本特性由機電穩態過程向電磁暫態過程轉變,要求電網具備更精準、更快速的控制能力,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是大勢所趨。
從政策導向看,當前降電價已接近尾聲,相關舉措已由2018年的政府、電網企業、發電企業讓利,逐步收窄至2021年以清理轉供電為核心的降電價方式;
從電力市場運行情況來看,漲電價趨勢正逐步顯現,包括拉大峰谷價差帶來的居民用戶漲價,蒙西、寧夏、上海等部分省(市、區)已允許煤電價格較基準價上浮、試點現貨市場出現高電價等。
電能替代是提升新能源最終消納量的重要手段。從終端用能形式來看,以電產生機械能、以電產熱(冷)是電能替代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