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又系故人情。最美人間四月天,杏花淋雨,春雨綿綿,春燕斜飛,柳絲拂搖。一起禮敬祖先,親近自然,踏青郊游,掃墓祭祖。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斗指乙,太陽到達黃經15°,便為清明。
清明節氣因為節令期間“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變化的節氣,這個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百花盛開,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黃河流域、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家家戶戶清明節這一天在門頭上插柳、在屋檐下掛柳、婦女頭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兒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掛紙錢。
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農村中有蒸制蒿餅的習俗。蒿餅顏色翠綠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
此外,中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清明粿、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文字:正文部分節選自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8%85%E6%98%8E/34808
其他由本人隨意編寫(使用請替換)
樣式: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10490)
貼紙:頭部動圖、尾部動圖、菊花由本人自制;
其余來自135編輯器(均可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