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為冬三月之始。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春種、夏耘、秋收、冬藏,萬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長,在秋天收獲,在冬天進入休藏狀態。
立冬,意味著萬物開始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將一年二十四節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氣分成三候。
天地愈漸寒冷,水面便開始逐漸凝結,河面變得越來越純凈安寧。
再五日,氣溫降到零度,土地表層開始凍結。
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地球位于赤緯-16°19',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
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
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部分地區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立冬節氣吃餃子的習俗,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
【模板版權聲明】
排版|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62247),使用請替換
貼紙|筆格設計
文字|135AI寫作,使用請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