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碑斚娜盏臒霟嵩跁r光的流轉中漸漸收斂鋒芒,當清晨的微風開始捎來絲絲縷縷的涼意,當枝頭的綠葉悄然染上淡淡的金黃,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極具轉折意義的節氣——立秋。它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宛如大自然奏響的一曲序章,引領我們走進一個充滿詩意與收獲的季節。
立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早在周代,立秋這一天,天子便會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
少嗥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西方天神,蓐收則是西方之神,掌管秋收科藏之事。這一古老的儀式,不僅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與順應,更賦予了立秋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歷法的發展演變中,立秋的地位也愈發重要。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彪m然這里說的是秋分,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人對季節變化的精準把握。立秋作為秋季的開端,標志著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收斂。
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每一候都生動地描繪了立秋時節自然界的細微變化,宛如一首優美的自然樂章。
立秋后的第一候,吹來的風不再是夏日那種裹挾著熱氣的熱風,而是帶著絲絲涼意的清風。這風,如同一位溫柔的使者,輕輕拂過大地,驅散了夏日的燥熱,給人們帶來了久違的舒適與愜意。
隨著晝夜溫差的逐漸加大,清晨時分,地面和植物表面會凝結出一層晶瑩剔透的露珠。這些露珠宛如大自然鑲嵌在世間萬物的珍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五彩的光芒。它們是秋天的眼淚,蘊含著對夏日的眷戀與不舍;
寒蟬,是秋天特有的蟬。與夏蟬的喧鬧不同,寒蟬的鳴叫聲更加凄涼、哀婉。在立秋后的第三候,寒蟬似乎感受到了季節的變化,它們在枝頭奮力地歌唱,仿佛是在向這個世界做最后的告別。
立秋,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圍繞著立秋形成了許多獨特的習俗,這些習俗蘊含著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立秋這一天,許多地方都有“啃秋”的習俗。人們會買一個西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大口大口地啃著。這一習俗寓意著在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之際,咬住秋天的清涼,驅散暑氣,迎接豐收的到來。
經歷了漫長的苦夏,人們的身體往往會出現消瘦、乏力等癥狀。因此,在立秋這一天,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人們會吃各種滋補的美食,如燉肉、烤鴨、紅燒魚等,以補充身體在夏天所消耗的能量,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好準備。
在一些山區,由于地形復雜,平地較少,村民們便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種傳統農俗現象——“曬秋”。
立秋時節,暑氣雖未全然退去,“秋老虎”仍可能盤踞幾日,但天地間的氣韻已悄然轉變。清晨推開窗,不再是盛夏那種密不透風的悶熱,風里竟藏了幾分清潤。
微信號: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編輯器
排版:135編輯器
貼紙: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59385)
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文字: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