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我認為秋天是一年中最動人的季節,
而秋日的古鎮更甚。
銀杏漸黃、桂香漸溢,
飄灑在古老的巷陌人家,
伴隨著咿呀的吳儂軟語,
醉心在這秋色中,可以卸下一切的煩憂。
沙溪古鎮位于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清晨必打卡的秋日古鎮,秋風飄過深街老巷的叫賣與煙火氣,訴說著1300余年歷史。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筑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
樂蔭園為元末隱士瞿孝禎所建的私人花園。它面積僅22.5畝,湖池也只有一潭,建筑物均為臨池而建。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環以假山、長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橋。
陸京士故居是一座依山傍水、中西結合的民宅。全宅分為兩體,東側為陸京士祖居,是典型的清末民居。西側是三進三開間的民國建筑,是陸京士于1946年抗戰勝利后回鄉建造的,建造風格比較西化。
連環畫博物館,由“序廳”、“追根溯源廳”、“榮興似錦廳”和“闡揚流世廳”組成。以連環畫發展的各個時期為節點,描述了各個時期連環畫發展的興盛弱衰,以及繪畫名家及其經典代表作品。
木瀆古鎮,別名瀆川,胥江,雅稱香溪,位于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古城西部,地處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素有“吳中第一鎮”、“秀絕冠江南”之譽。
嚴家花園,位于木瀆古鎮山塘街王家橋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沈德潛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將此院落讓給木瀆詩人錢端溪。錢氏疊石疏池,筑亭建樓,取名端園,有友于書屋、眺農樓、延青閣諸勝。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瀆首富嚴國馨買下端園,重葺一新,更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稱“嚴家花園”。嚴家花園經過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歷時二百多年,無論是歲月滄桑,還是人文蘊積,都賦予嚴家花園一種文化氣息和名園風范。被現代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教授稱為“江南園林經典之作”。
虹飲山房,位于嚴家花園東200米處,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門對香溪,背靠靈巖,“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于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茗、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舍,順著門前的山塘御道,返回靈巖山行宮。
古松園,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達回鄉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其建筑布局為前宅后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宅內各處建筑古樸雅致,雕刻十分精細,有一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后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虬勁,姿態優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
周莊古鎮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
萬三蹄是江南巨富沈萬三家招待貴賓的必備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經數百年的流傳,已經成為周莊人過年過節、婚宴中的主菜,意為團圓,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肴。
鄒氏先世早在明初就開設公茂茶食作坊,逢年過節,其鄰巨富沈萬三家常訂購大批糕點贈送和招待親朋好友,后被傳作“萬三糕”。鄒氏茶食作坊不但生產傳統的萬三糕和全福貢酥,還根據季節變化滿足不同顧客的口味,生產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帶糕、薄荷糕、椒鹽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層糕、步步糕等20多種系列糕點。
年老長者保持著一種古老而又別具風韻的喝茶方式——燉茶。家中放置一只大龍水缸,積儲天落水盛其中。吃茶時,即以此舀入陶瓦罐中,擱在風爐上,用樹枝燃煮。沏茶用密封的蓋碗或紫砂茶壺,放人茶葉,始用少量沸水先點“茶釀”,后將蓋子捂上,待片刻,再沖人多量開水。
在蘇州眾多的水鄉古鎮之中,黎里古鎮絕不是名氣最響的那個,但這絲毫不影響她蘊藏的溫婉與柔情。黎里一共有12座古橋,8座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橋。古鎮8座主要橋梁。
在黎里古鎮漫步,你不用擔心被日曬雨淋,因為河岸兩旁都有長廊遮風擋雨,還有保存完好的民宅建筑,白墻黛瓦,綠樹成蔭,感覺偷得浮生半日閑,一份好的心情油然而生。
掃碼關注
文字 | 網絡(使用請替換)
圖片 | pexels(可商用)
貼紙 | 本人繪制(可商用)
樣式 | 135編輯器(可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