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老是世界上第一位將水稻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讓“中國以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為了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國家下了很大功夫。主要是雜交水稻的不斷改進,由1958年畝產400公斤到2017年畝產1150公斤,僅僅六十年,水稻產量整整翻了3倍。
廣大群眾要養成節儉用餐習慣,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倡導“光盤行動”,樹立“吃多少點多少,吃不了就打包”的文明用餐新理念,自覺抵制鋪張浪費,自覺做“文明用餐”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
進入芒種,北方黃淮平原開始進入雨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節,華南地區進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時節,天氣潮濕悶熱,梅雨微風中,麥地人頭攢動,是豐收的喜悅和滿足。
仲夏農歷五月,時節日漸炎熱,雨水一落,人們就像置身在巨大的蒸籠里。此時若去到田野間,農人的汗水和雨水一樣,“噼里啪啦”往下落。俗話說:“芒種芒種,有收有種?!边@是一個既有收獲又得播種的節氣。
珍惜糧食從幼兒教育開始,家長首先做好表率,在家里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浪費飯菜。
為了讓我們能吃飽飯,袁老幾乎把一生都浸泡在稻田里,他的汗水幾乎滴遍了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最好的紀念方式應該是節約糧食,不讓他老人家的汗水白流。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芒種時節,除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而且進入6月份以后,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西北地區東部還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
民以食為天。古往今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饑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袁老作為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
進入芒種,北方黃淮平原開始進入雨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節,華南地區進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時節,天氣潮濕悶熱,梅雨微風中,麥地人頭攢動,是豐收的喜悅和滿足。是豐收的喜悅和滿足。